“万星计划”快速推进,空中与地面通信融合成发展潮流
栏目:米兰体育 发布时间:2025-09-28


近日,低轨卫星互联网领域再次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记者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了《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商用蓝图描绘了细节。此举标志着“万星计划”加速落地,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面网络的覆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报道,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明显加快,从今年7月27日到8月26日,短短一个月内,我国已发射了6组低轨卫星,动用四种火箭型号,展现了加速组网的决心。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在近期向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颁发卫星互联网牌照,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等板块因此大涨。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通信技术从5G迈向6G,地面与空间通信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商用化仍面临技术、成本、监管、生态四大挑战。

将推动我国

低轨卫星互联网具有“低延迟、高带宽、低成本”等优势,能够弥补地面网络的覆盖盲区,提升通信效率,并催生新的产业生态。据西南证券统计,全球在轨运行卫星数量在2025年将达到8862颗,其中,SpaceX的“星链”计划已将卫星数量提升至6750颗。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产业有望在规模庞大的组网计划中释放内需新增量。

业首席分析

华泰证券通信及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兴表示,未来,卫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建设到运营等链条均有望逐步获益。低轨卫星互联网也是传统卫星通信技术的又一次“升级”,将推动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从3G跟随到4G并跑再到5G领先。

此外,低轨卫星互联网还将为自动驾驶车辆、无人机配送提供低延迟的“车-天”“机-天”通信,解决地面网络在高速移动场景下的切换延迟问题。部分低轨卫星兼具通信与遥感功能,可实时回传气象、灾害、农业监测数据,助力精准气象预报、灾害预警、智慧农业。

然而,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商用化仍面临技术、成本、监管、生态四大挑战。在技术方面,要解决星间链路与协同控制的问题;在成本方面,发射成本仍需优化;在监管方面,需通过国际电信联盟协调轨道位置与频谱,避免“资源抢占”引发冲突;在生态方面,需培育更多“杀手级应用”以支撑商业回报。

尽管如此,低轨卫星互联网产业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本的降低,卫星通信将与地面蜂窝形成激烈竞争,推动全球通信格局的改变。